卫健委提示手足口病高发期,这些要点你知道么?

2018-04-20 15:33:41

4月-7月是儿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,卫健委和疾控中心近期发布热点提示——《手足口病防控核心信息》,监测显示 3 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的病例已经达到2.8万例,是2月份的两倍以上,病例报告数开始上升,这预示着手足口病逐渐进入流行期。

卫健委提示手足口病高发期,这些要点你知道么?

卫健委提示手足口病高发期,这些要点你知道么?

为什么一提到“手足口”,家长们都慌了神?因为孩子太容易被传染,症状又十分明显,更听说过重症手足口“丧命”的事儿!于是急急忙忙通过各种途径补充手足口病的预防、护理、免疫知识。


手足口病的症状


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,多发于5岁及以下婴幼儿,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3岁及以下儿童。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。其中 EV71 型引发的后遗症更为严重,致死率较高,在我国主要由 EV71-C4 亚型占主导地位。

根据疾控中心统计,2008-2015年,国内共报告手足口病约 1380 万例,平均年发病率为 14.7 例/万人,报告重症病例约 13 万例,死亡 3300 多人。其中 EV71、CV-A16 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比例分别为 44%、25%和 31%。而重症病例中 EV71 阳性占 74%,死亡病例中 EV71 阳性高达93%。

手足口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:急性起病,发热,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,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,疱内液体较少。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。多在一周内痊愈,预后良好。

手足口病的多数患儿的症状轻微,但是危重患儿常伴神经系统受损和高热症状,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感染,在短时间内出现脑炎,神经源性肺水肿等,极易引起患儿死亡[1]。这一部分的病例,尤其集中于3岁及以下儿童,病情进展迅速,在发病1-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、脑炎(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)、脑脊髓炎、肺水肿、循环障碍等,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,可致死亡,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。


手足口病的检查


手足口病的常规检查为: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减低或正常;尿、便一般无异常。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,但病毒检测一般需要2~4天才能出结果。

2008年安徽阜阳集中出现多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,绝大多数患儿年龄在5岁以下,发生严重甚至死亡者多为一岁左右婴儿,患儿家长们更是焦虑、烦躁乃至恐慌。同时,常规的医学诊断无法就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加以判断,家长不知前情,基层医院不敢担责,科普教育普及度较差等现象也频频发生。

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项非特异性血清学检测指标,血清淀粉样蛋白A(SAA),在患者病毒感染的情况下,会呈显著性增高。联合血常规与CRP在感染早期一起应用,将更有利于早期快速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,为临床快速诊断,提供依据[2]。

手足口病的治疗,因目前肠道病毒无特异抗病毒药,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,如隔离,口腔护理,消毒,补充维生素等,而早期识别重症是成功救治的关键。因此对于病毒性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,尤为重要。

医院常用的血常规+C反应蛋白(CRP)的检测,对于病毒类感染性疾病并不灵敏,特异性不高,容易造成漏诊,也无法准确判断病毒性感染的严重程度。“血常规+CRP+SAA”的“新常规三项”的检测,可以弥补上述不足。根据多项研究显示。SAA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,增高的幅度与病程呈正相关,可作为手足口病早期鉴别诊断和病情动态监测的一项灵敏指标[3],这也恰好弥补了目前病毒感染血清学指标的空白,为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提供了更有力的数据指标,对手足口病发生起到警示并帮助诊断的作用。



预防手足口病需要从给孩子接种疫苗,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起,家长们还需要警惕,如有疑似症状发生,尽早检查!


参考文献

[1]宋彩玲, 孟晓敏. 危重症评分法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 用效果观察[J].蚌埠医学院学报,2016,41(8):1092-1094.

[2] Lannergård A, Larsson A, Kragsbjerg P.Correlations between serum amyloid A protein and C-reaction protein ininfectious disease. Scand J Clin Lab Invest,2003(63):267-272.

[3] 赵昕锋,吴亦栋,高扬等. 血清淀粉样蛋白A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诊断价值.中华传染病杂志.2016,34(7):419-21.

(图片来源网络)